2009年,秘鲁忽悠中国要买坦克,结果用中国坦克参加完本国阅兵后,却用各种借口要退货。如今又想买中国无人机,却被明确拒绝。中国方面四字回应:“只租不卖”。
2009年,秘鲁为独立190周年阅兵式准备得如火如荼。然而本国军备实在拿不出手——冷战时期的T-55老旧坦克根本撑不起台面。欧美国家又不肯出口新装备,秘鲁将目光转向了当时刚推出不久的中国MBT-2000型主战坦克。
这款坦克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开发的VT-1A升级版,火控系统先进、自动装填、具备夜视功能,不仅性能可靠,价格还比西方便宜不少,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出口型号。秘鲁军方并不打算立刻购买,而是提出“短期试用”请求,说是想先用来“撑个场面”。
展开剩余81%中方基于外交友好、拓展军贸市场的考虑,答应了。于是五辆MBT-2000从天津港启程,长途运输到达利马,全程费用中方包揽。
阅兵当天,坦克亮相总统府前,现场气氛沸腾,媒体盛赞,军方高层满面春风,一度放话要采购“100辆起步”。
结果呢?不过几个月后,秘鲁突然提出要“退货”。官方理由说得冠冕堂皇——什么“性能未达预期”“后勤保障困难”“与现役系统不兼容”等等,可中方技术小组现场检测后发现,坦克状态完好,毫无问题。问题根源其实在于坦克使用的乌克兰6TD-2发动机需要原厂授权出口,乌克兰不点头,秘鲁担心后续维护被“卡脖子”,便打起了退堂鼓。
坦克退了,运输费自掏腰包,连带激光测距仪、备用弹药、零件等部分装备秘鲁也没完整归还。这笔“阅兵交易”,中国吃了实实在在的亏。
时隔几年,秘鲁军方再次对中国军事装备表现出浓厚兴趣,这次盯上的是——无人机。
秘鲁地形复杂,边境绵长,山地巡逻困难。他们看中了中国的“彩虹”、“翼龙”系列中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/打击平台。相比动辄几千万美元的美制无人机,或稳定性堪忧的俄式产品,中国无人机以其“性能优、价格适中”在全球声名渐起,成为国际军贸市场的新宠。
但秘鲁的“套路”却没变——还是不报预算,不谈购买,继续打“试用牌”。他们提出希望“先试一批”,观察性能后再谈后续合作,还打探是否可以“分批付款”或“先交押金”。
说白了,又是那套“用完再退”的老路子。对于这类“非对等交易意向”,中国这次没有犹豫,也没再心软。一句“只租不卖”,将秘鲁挡在门外。
这四个字看似简单,其实每一个都饱含深意:“只租”:你想用,可以,先付清费用;不交钱,没门。“不卖”:哪怕你试用满意,也不能转为购买;设备全权归我方所有。租期、押金、使用条款、技术规范、违约赔偿,一一列明,合同中清清楚楚,毫不含糊。
更重要的是,所有培训须在中国本土完成、设备不可外借、飞控系统不得拆解、任何飞行数据不得私存。这不是“怕你买不起”,是“不想再被你摆一道”。
秘鲁军方代表收到中方的回信后一度沉默,随后试图“软化条件”,提出可不可以分批付费、技术支持能否“远程进行”……结果中方回得干脆:整租,不可拆。这意味着,中方不仅提高了门槛,更在实质上斩断了秘鲁继续“试探性”交易的路径。
回看2009年,坦克一事之所以发生,背后是一种“初入军贸市场”的心态——中国当时更看重出口机会,为了扩大影响力,甘愿承担风险,用租借、试用等灵活方式先打开局面。
而现在,中国军事工业已经今非昔比,尤其无人机在中东、非洲等地频频立功,早已不缺市场,更不需要通过“廉价试用”换口碑。
中方对秘鲁的态度转变,不是因为一桩订单,而是认识到了对方交易信用的严重问题——不是“买不起”,而是“不值得信任”。
这种背景下,中方全面转向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契约化的对外军贸模式,对外采购一视同仁,不再区别对待所谓“老客户”。这不仅是商业原则的体现,更是一个大国军贸应有的尊严与底线。从坦克到无人机,秘鲁与中国的两次军贸交往说到底是一次信任的博弈。
2009年中方出于善意配合,结果却换来退货和拖欠;如今秘鲁再来求购,却碰了一鼻子灰。中方用一句“只租不卖”,其实是在对过去的“吃亏”做出回响,更是在为今后的军贸交往立下规矩。
国际军贸市场早已不再是卖家求买家、委曲求全的年代。合作不是“白送装备图人情”,更不是“用完退货甩锅跑”。没有契约精神,再多的技术也无法保障安全;没有信任基础,再好的产品也不会交付。
秘鲁这次的经历,也许能给更多国家提个醒——如果真想与中国合作,规矩得先走在前面。
发布于:河南省美港通证券-美港通证券官网-配资在线炒股-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