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多地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高度关注。据央视网报道,甘肃省某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部门联合行动,查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,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漏洞,更让“儿童食品安全”成为热搜关键词。
食品添加剂滥用为何屡禁不止
食品添加剂本身并非“洪水猛兽”,但超范围、超剂量使用却可能带来健康风险。以此次事件为例,涉事幼儿园被查出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,直接导致幼儿血铅超标。专家指出,铅中毒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,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类问题并非个例。此前多地曾曝光学校食堂使用硼砂、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。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强调“零容忍”,但非法添加行为仍屡禁不止,背后既有利益驱动,也反映出部分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。
监管升级:从“事后追责”到“全程防控”
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,监管部门正推动从“事后追责”向“全程防控”转型。例如,此次事件中,当地已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,并启动问责机制。同时,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“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”,重点排查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。
在技术层面,快速检测设备的普及也为监管提供了新工具。某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引入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,可在现场10分钟内完成铅、汞等有害物质检测,大幅提升执法效率。这种“科技+监管”模式值得推广。
家长如何守护孩子的饮食安全
除了依赖监管,家长也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。中国疾控中心建议:
关注食材来源: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食品,查验供应商资质和检测报告;
学会辨识风险:警惕颜色异常、口感过甜过软的食物,这类食品可能存在非法添加;
参与监督:定期查看学校食堂公示栏,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。
某家长分享经验称:“我会随身携带试纸检测盒,每次购买儿童食品前都先做简单筛查。”这种“主动防御”策略虽不完美,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。
未来展望: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
食品安全需要多方合力。除了加强执法,还需推动企业建立“吹哨人”制度,鼓励内部举报;同时完善惩罚性赔偿机制,提高违法成本。某地试点的“食品安全责任险”也值得借鉴,通过商业保险分担企业风险,倒逼其规范经营。
美港通证券-美港通证券官网-配资在线炒股-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